崂山绿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多有方士道家往来常驻崂山。崂山自古流传“喝了山茶叶,头清眼明去心火;吃了绿茶草,血脉通畅身体好。”所谓山茶叶和绿茶草,是崂山自然生长的既可作茶又可药用的山茶。现在著名的5A景区太清宫三官殿前有两株山茶树,树龄分别是400年和600年,《聊斋志异-香玉》一篇中 “绛雪”仙子的原型就是这两株山茶树。
崂山道士和文人学士也是用“活火煮茶”、“山泉水烹茶”,佐茶待客。崂山茶的制茶技艺,自清代光绪年间起盛行于崂山脚下(今崂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境内),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江氏先人十六世嵋先(江嵋先,字麟山。儒业),独创了以烘、焙、揉、捻等多道工序加工的崂山茶制茶技艺并传承至今。
1997年,崂山茶制作工艺第四代传承人江崇焕传承祖辈制茶技艺,结合自己深耕多年优良选育的茶树原叶,打造出新的崂山茶名片系列品牌。
为现代崂山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2021年11月绿茶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崂山绿茶的制作技艺
本文章由青岛崂山茶网《崂盛源茗茶》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dlsc.com/3797.html